国内影视特效现状:缺少人才及没有完善的培养体系
 您当前位置:巨石影视特效制作-电影特效制作 >> 资讯 >> 浏览文章   时间:2015年08月11日   浏览:次    【字体: 】    
特效最初走进中国,是被用来制作三维动画的,多用于电视片头,而不是做电影。经过上世纪电视发展的黄金十年之后,特效被广泛应用于纪录片、真人秀等形式中去,于是部分国产电影也开始使用这些技术,但只是局部的特效。2000年,上影厂率先在制片厂系统内成立了电脑特效制作中心,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脑特效制作影片《紧急迫降》。

2010年,好莱坞特效大片《阿凡达》在内地创下票房奇迹。有鉴于此,国务院在当年推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国内的影视特效制作起到了激励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歌东透露,《意见》下发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还去到该校,提醒他们加强影视特效教育工作,积极缩短与好莱坞视效大片之间的距离。

与这些指导性意见不同的是,美国政府对特效制作有着相对实际的政策扶持,加利福尼亚州鼓励电影公司发展特效电影,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促进特效电影成为全球商品。汤姆·德桑托还透露,有一些国家,例如卡塔尔,还会以政府的名义主动要求与美国特效团队合作。

完善行业协会制度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中国影视特效发展的短板主要有三项。第一是工业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各大特效公司都是单打独斗;第二是影视特效从业者和艺术创作者总是割离开来,缺乏结合两者的全局统筹人;第三则是相关的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培养本土人才。

目前的特效多是数字技术,跟动画专业的培养方向比较接近,所以中国的很多特效师都是动画专业出身,还是需要细分出特效制作专业。几位美国特效师还坦承,以往为了节省培训时间,他们都会直接带团队进入制作,中国特效师根本无法担任核心工作。因此,积极研发自主品牌的特效软件,培养建立本土的特效人才团队,才是中国影视特效走出去的根本。
本文源自:http://www.stonefilmworks.cn/zx/197.html
文章热词:影视特效 电影特效 影视特效制作 电影特效制作 卡通CG 广告片特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