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棒子大制作《鸣梁海战》影视特效制作揭秘
 您当前位置:巨石影视特效制作-电影特效制作 >> 资讯 >> 浏览文章   时间:2014年12月16日   浏览:次    【字体: 】    
韩国影片《鸣梁海战》已于上周五(12月12日)登陆中国大陆影院,这部由金汉珉执导的影片以1597年朝鲜海军对阵日本海军的“鸣梁海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代名将李舜臣带领12艘朝鲜战船大胜130余艘日本战船的著名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韩国人世代传颂,作为一部以此为题材的爱国主义战争片,《鸣梁海战》也在韩国本土创下了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本片最大亮点便是长达61分钟的壮观海上激战,这也是影视特效比重最大的戏份。这次专访了为《鸣梁海战》制作特效的Macrograph公司,Macrograph是韩国三大顶级特效公司之一,他们为《鸣梁海战》打造了壮观、精彩、激烈的海战场面。本文将从现场实拍和后期制作两个方面解析影片的影视特效制作






特效消失于无形

《鸣梁海战》的特效其实更多意义上属于辅助特效,也就是在画面中起辅助作用、不被观众所察觉的特效。例如李舜臣将军在右水营港口出征的场景中,实际拍摄时右水营港口没有一艘船,Macrograph通过对战船模型进行3D扫描,然后将扫描得到的战船合成到海面上,来完成这个镜头。

快速剪辑弥补视效缺陷

尽管视觉效果已经非常出色,但姜室长并不是100%满意这次在《鸣梁海战》中使用的技术。他表示“如果是专业人士看的话,缺点到处都是,金导演的快速剪辑掩盖了这些缺点”。就如金导演的前作《最终兵器:弓》所展现出来的故事快速展开和时刻保持的紧张感一样,这次《鸣梁海战》中场面的快速切换也弥补了视效制作的缺陷。

为何不做3D?

《鸣梁海战》原本打算制作成3D电影,因为所有的海战场面都适合用3D来展现,例如上百艘战船的运动,喷射出的炮弹和烟火,特别是船只在海上漩涡中的起伏激荡,以及船只相撞的场景,如果用3D呈现的话将有不错的视觉效果。但是因为资金和拍摄周期的问题,制作组最终放弃了3D制作,甚至连后期转制3D也没有考虑。但是在续集《闲山岛海战》和《露梁海战》中,制作组准备尝试3D拍摄。

《鸣梁海战》精湛的特效制作技艺为我们呈现了韩国电影行业的蓬勃态势,Macrograph通过将实拍与CG制作相结合,展现出了一段恢弘壮丽的海战故事。电影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更优秀的特效电影,韩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进步也值得我们借鉴。最后让我们以Macrograph发布的官方视效制作特辑为结束,一览该片的视效制作过程。
本文源自:http://www.stonefilmworks.cn/zx/104.html
文章热词:影视特效 电影特效 影视特效制作 电影特效制作 卡通CG 广告片特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