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项目的整个影视特效制作后期项目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这样一档户外纪实亲情真人秀节目,前期的海量素材决定了后期的工作量,后期大概经过剪辑、字 幕特效、调色、混音等几个环节。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无比繁杂的素材管理、多流程的同时进行,再加上常规的审查和修改,整个项目的复杂度更是非一般节目的后期可比。
调色前的准备
调色系统是Black MagicDavinciResolve,我们会在系统中调用标准彩条,对监看的监视器做色度和亮度的校准,避免因为监看环境的不标准而造成调色失误,这也正是调色不同于其他制作环节的区别。在其他环节中,重要的是艺术内容的创作,而在调色环节中,重要的是技术手段上的控制和对全片画面的统一化处理。
素材的管理,一直是多人共同工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对于《爸爸去哪儿》这样的项目,给我们的素材并不会太杂,我们只要参与工作的所有调色师都按照统一的方式去管理素材就不会出问题。
我们的素材首先是项目名称文件夹,里面是按照不同类别划分的项目,包括原始素材文件夹、Edl文件夹、输出文件夹、项目备份文件夹,然后再按照不同的集数分别建立于文件。
原始素材文件夹里面是不同集数的原始文件,Edl文件夹中放镜头切点信息的EDL文件,调色完成输出的MOV文件就放到输出文件夹中,每次完成的调色项目,放到项目备份文件夹中备份,并再拷贝一份优盘备份,以便于远程部分镜头的远程修改。
如果我们制作的是电影或广告,文件夹规范会复杂的多,通常还包括元数据文件夹、声音文件夹、项目工程文件夹、EDL文件夹、特技交换文件夹、文本类文件夹、参考画面文件夹、临时输出文件夹、截图文件夹、制作Demo文件夹、最终输出文件夹、预告片文件夹等不同的分类,里面再按照日期或类别细分类。通常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去一个公司,如果他们的素材管理得非常有条理,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公司或者团队是一个非常专业和高效的团队,反之如果素材管理特别混乱,一般会在一个无法预知的时间,给你带来许多麻烦。所以素材管理,对于后期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这些仅仅只涉及到基本的文件夹管理,当我们在完成一个电影的后期素材管理时,会细化到每一个镜头的时间码管理、所有特技文件的版本管理等更复杂的问题。
对于监视器的调整不同的项目处理上,我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为不同播出载体的显示特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电视剧、广告(电视)、网络视频(计算机)、电影(大荧幕)等播出条件差异是极大的,而现在对于网络收看电视节目已经占到极大比例时,我们对于《爸爸去哪儿》项目的设定是电视优先,兼顾网络的一种还原方式。如果完全照顾电视,大家在网络上看时会发现色彩暗淡,反差较弱;而当我们完全照顾网络时,电视上又会反差很大,色彩太艳,所以兼顾的中间选项是观众在电视上可能会看到略微大反差和色彩的内容,而网络也不会太灰和缺色。
设定好监看环境之后,我们通常会使用团队研发的软件,来管理不同环境机器的快捷键操作,以加速调色的进度。自己研发的软件减少了快捷键的复杂程度,实现可快速的单手切换操作,右手完全解放到调整参数和Mask蒙版状态的操作里。
对于《爸爸去哪儿》这样一档纯纪录类节目,大量的素材都是手持跟拍、抓拍,摄影机的类型也很多。有普通的高清DV,有运动便携相机GoPro等,这些大量的素材拿到我们手上,已经由剪辑筛精心选过一遍。剪辑师在剪辑时也会实时和我们沟通,询问相关的调色事宜。比如一场戏,剪辑师希望用的几个镜头,他们发现和其他镜头差异非常大,或者甚至希望使用其他时段的一个镜头替代,但不清楚是否能在调色中完成画面上的衔接,就会主动找到我们,给我们看画面,我们看到画面之后给出判断,她们再决定剪辑素材是否选用。这是非常成熟的剪辑师团队的判断,多个环节之中的快速反应,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调色风格的选择
刚开始和后期导演以及主创团队讨论调色方案的时候,他们给我们的目标是希望画面尽量干净和漂亮。我们的考虑是,既然是一档新栏目,尽量去掉传统纪实类节目的样子,像时尚类节目靠拢。而画面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调色师的经验和手段,调色师手段越多,画面能变化出的结果越多,快速的完成度也越高。
后来主创团队给了我们一些节目的包装效果图让我们参考,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基本构想:以蓝色和粉色为主色搭配,人物肤色上尽量保证去掉蜡黄的感觉,自然的光感,轻度的童话感,纯户外环境的镜头,尽量美化环境,有人物真情实感的地方保留自然的光线质感,避免色彩太夸张影响剧情。这些基本就是《爸爸去哪儿》的调色宗旨。
确定完调色风格之后,就是实际的制作部分了。通常的调色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
1、给与镜头画面风格感
2、衔接不同镜头片段的色彩
这是不同镜头片段色彩的衔接,上面是原始画面,可以看到不同画面的亮度、色温都差异很大,下面是调色完成的片段,每个画面完成风格化以外,基本上不同镜头的亮度、颜色都应该保持一致。
3、天空等自然环境的气氛处理
左边是原始画面,右边是调整完成画面。对于空镜等的处理,我们采用了稍微夸张的方式,突出让每个镜头色彩带有童话感,给人干净美丽的印象。
4、画面的美化
能做镜头间的衔接是对调色师的基本要求,而让画面风格化的同时,带来更美的意境,是另外一个高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意境调色的调色师,需要很长时间的基本功和非常敬业的态度。
以上就是在调色时,较简单情况的处理,而同时对于该片来说,还有很多较为棘手的画面,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概括为
1、需要衔接不同摄像机的不同质感
GoPro的画面锐化过高,画面比较硬,而普通高清机画面较软,二者在对切时,常要做质感的匹配。
2、控制曝光过度的画面
左边是原始画面,曝光过度,右边是调色后画面,局部的曝光调整以平衡并美化画面
3、拍摄时光线突然极度变化的光圈变化
长镜头经常从屋内跟拍到屋外,光线的变化非常的大,看如下的画面,左边是原始镜头,右边是调色完成镜头,我们需要在调色时候平衡好亮度的变化。
《爸爸去哪儿》中田亮从屋内走到屋外的镜头处理对比图
4、光线较暗场景的去噪处理
在拍摄夜景的时候,很多画面在暗部都有较大的噪波,需要做去噪处理,而且为了保护其他部分,会单独对暗部做降噪处理。如下图所示:
《爸爸去哪儿》夜景降噪处理对比图
5、人物皮肤的质感处理
遇到比较大景别的人物镜头,磨皮模式就需要开启,毕竟大家都希望看到年轻的自己,如下图所示
《爸爸去哪儿》人物皮肤质感处理对比图
最后要说的是,每一期《爸爸去哪儿》大概有90多分钟的长度,大概分成5个小节,每个小节大概500-600个镜头,这样全片就有2500多镜头,调色制作时间通常12个小时,减去输出和拷贝1小时,这就是说花在每个镜头的时间大概是15秒,并且《爸爸去哪儿》几乎很少有
正反打镜头,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个镜头的颜色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调色师甚至连吃饭时间都是精心计算过的,保证吃饭时输出并检查,不会因为吃饭耽误调色的时间。尽管如此,调色环节还是所有后期环节中相对较轻松的。
只是20分钟的一个小节,就有如上图600多个镜头。
上海 市杨浦区安波路533弄硕和国际2号商务楼1003-1006室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建国门外 大街一号国贸大厦1座726
广州分公司
广州市天河北路908号高科大厦B座1501
青岛分公司
崂山区深圳路222号天泰金融广场B1017青岛睿索
上海总部
TEL:021- 51001918
FAX:021-51001918-829
北京分公司
TEL:010- 57136175
FAX:010-57136175
广州分公司
TEL:020- 61137590
FAX:020-61137591
青岛分公司
TEL:0532- 58672090
FAX:0532-58672090
E-MAIL: info@stoneCM.com
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