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一部动人的微电影?
作为微传播时代的标签之一,“生于恶搞”的微电影制作,具有完整策划、系统制作、完整故事情节。同时,时长短、制作周期短、投资也较少,因此成为不少品牌营造品牌“润物细无声”的新叙事形式。
一、从自我叙事到他者叙事
卓越的品牌往往都是有故事的。把品牌融入到一个让人感慨伤怀的故事中,或许是提升品牌认知、认同的一条捷径。
以往,讲故事多用自我叙事,创业者传奇,产品品质的独特基因(产地、管理文化)等等。一部影片的完结,诉诸故事,并非是商务或技术,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故事与我们的顾客紧密相连。”
另一些品牌则讲“我们(品牌与消费者)的故事”,或“我与消费者的故事”,将消费者代入特定的场景中,传递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以期实现这样的效果: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得到消费产品以外的情感体验和相关联想,从而与品牌产生共鸣。通过将品牌承诺从信息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转化,完成变相的品牌自我叙事。
微电影的到来,让品牌叙事传播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大众叙事传播,以无数他者或虚拟他者的经典故事为品牌传播载体,将公共精神、人文关怀等融入到品牌的社会化价值中,以达到价值共同体。
二、三大关键传播语境
将品牌、产品诉求巧妙地融合进一个好的故事中,让主题成为品牌的核心概念(或价值观),是品牌微电影成功的关键。每一个品牌都有其独特性,真正优秀的商业微电影必须拥有自己的叙事空间和传播语境。那么,如何在商业微电影制作中找到一个故事载体和一个共有价值区间呢?那就需要理解微电影的三种传播语境:
首先,社会公共价值导向,如平等、诚信、关爱、信任、尊重规则等。影片不以华丽的镜头、跌宕的情节取胜,只在平实中讲述平凡人身上存在的真实善良。
其次,源于人本、自然性情的情感导向,例如母爱、孝顺、人生态度、个体价值追求。通过微电影这样的短视频,有效影响了观众的情绪,从而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陆风品牌的亲和力与忠诚度。
第三,敲击时代脉搏,融入生活方式图景,呈现社会焦点。以生活图景的方式展现场景设施、周边环境、内部软件等,在每一集的末尾对下一集进行预告,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以上三种语境都旨在追求共鸣,但重点略有不同。在社会公共价值语境中,意在将品牌价值转接到社会公共价值之上,以达到“拉升效应”;第二种语境则强调打通品牌个性与社会公众情感之间的血脉,意在增强亲和力和情感认同;最后一种语境将品牌或产品形象软性植入戏剧化的社会生活图景,使之成为大众生 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品牌赋值,提升品牌形象的感知度,再通过深层情境控制打造符号价值幻境,嫁接消费者的深层欲望。
品牌叙事传播的关键,在于对心灵的触动,所以微电影应致力于让观众动情,而不是局限于产品曝光或产品炫目的体验。
商业微电影营销就是要淡化产品、突显品牌,让品牌的内在精神感动他人、影响社会,而不只是产品的自我标榜。只有将品牌倡导的价值和信念泛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才能使品牌传播获得成功。所以,将品牌体验从 产品体验升华到情绪体验,甚至上升到精神高度,才是商业微电影传播模式的精髓所在。
本文源自:http://www.stonefilmworks.cn/zx/312.html